2017年湖北省高三四月调考文科综合试卷答案 历史
24、据《国语•周语》记载,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,宣王起兵伐鲁,废嫡而立庶。这一事件说明
A.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 B.分封制收到重大冲击
C.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 D.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
25、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,丞相计21人,22人次,考其出身地域,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,8人次。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
A.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 B.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
C.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 D.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
26、图7是我国某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主要外销瓷窑口分布图。该历史时期最早可能是
A.唐 B.宋 C.明 D.清
27、在明朝,粮食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,但江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本地需要,以至于“吴中等地,全恃湖广、江西”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
A.城市居民的迅速增加 B.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
C.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D.重农抑商事实上的松弛
28、1902年11月,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。受其影响,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、罢课、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,被社会上称为“学界风潮”。这种现象表明
A.清末“预备立宪”丧失民心、 B.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
C.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 D.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
29、八一三事变爆发后,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《抗暴自卫声明》:“中国之领土主权,已横受日本之侵略,国联盟约、九国公约、非战公约,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。”其意图主要是
A.论证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 B.揭露日本侵犯了“凡尔赛-华盛顿体系”
C.希望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暴自卫 D.呼吁世界各国制止日军的侵略行径
30、“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。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,所以失败了。现在有了这个变动,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。”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
A.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 B.“工农武装割据”下的土地革命
C.1947年启动的土地改革 D.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
31、下表是1952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,据此可知
2017年湖北省高三四月调考文科综合试卷答案

A.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B.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
C.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 D.冷战形势制约了中国战略选择
32、《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》写道:1968年11月底,北京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1949年3 月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,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话是:“我们不应当怕麻烦、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判……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,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。”这表明中国政府
A.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B.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比较明显
C.改变了“一边倒”的策略 D.力图冲破美国的遏制孤立政策
33、公元前445年,罗马保民官坎努利斯提议平民有权当选执政官,因贵族的执意抵制,改设贵族、平民均可当选的军政官,行使执政官职权。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,只从贵族中推选。该历史现象说明了
A.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突出 B.罗马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
C.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产物 D.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
34、1929~1930年,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;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%为苏联所购买。它客观反映了
A.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.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
C. “斯大林模式”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.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
35、观察漫画(图8),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

A.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B.美国追求单极世界
C.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D.全球化趋势的困惑
40、(25分)通常的理解,民主是“多数人”的统治。按照此定义,迄今为止的西方出现过两种民主的形式,即:古典民主(古代希腊城邦的公民民主)和现代民主(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,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民主)。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材料一 斯巴达的制度比较精英化,只有贵族出身的人才能直接执行公务,其行政机构元老院只有30人,军事指挥员即国王只有两个。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。期间,伯利克里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;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,是因为政权在多数人手中,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。但战争的结局,雅典被打败,斯巴达却胜利了。
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,在西欧出现了“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”的封建社会。西方崛起的第一步,就是依靠专制王权消除分裂、统一国家,它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,是你们所知道的“民族国家”,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。
材料三 13世纪末以来,英国议会的角色不断变化。在封建时代,议会是等级君主制的议事场所。在专制时代,议会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。议会反抗王朝的统治是在斯图亚特时期,那个时候,议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。
材料四 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,它的源头在中世纪。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,但民主制度并没有到来。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,但创造的是“少数人的统治”,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。这个制度在英国历史上叫“旧制度”。从1832年到1928年,总共5次议会改革,英国实现了不分性别、不分财富、不分职业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信仰的平等选举权,现代民主制度也在英国最终确立。
——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《西方“民主”的历史与现实》
(1)据材料一,概括古代希腊的两种基本政治形式,并结合材料二、三,谈谈你对材料四所说的“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,它的源头在中世纪”的理解。(10分)
(2)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“旧制度”的基本内涵,并分析推动该制度走向“现代民主制度”的主要因素。(15分)
41、(12分)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材料 汉口的职业结构(1860~1895)

——摘自罗威廉《汉口: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(1796~1895)》
解读材料,围绕“社会变迁”提取一个合理的历史现象,并结合晚清历史的相关史实,进行简要阐述。(要求: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现象,阐述须有史实依据)
请考生在第44、45、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,如果多做,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。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。
44、(15分)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】
材料
隋唐时期是历史学的繁荣时期。此前各种史书都由私人修撰,唐太宗贞观三年,始设史馆。史馆设监修国史1人,由宰相兼任,是修史活动的主持者;修撰4人,是兼任的修史者;直馆若干人,是专任的修史工作者。
唐朝君臣所重视的首先是当朝史的修撰,分为实录和国史两种。前者主要是史官和宰相们记录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、处理军政大事的时政记,后者与实录并行、改实录的编年体为纪传体。《唐会要》“诸司应送史馆事例”载,各地方州县、中央各部门都要定期把本地本部门的有关资料送交史馆存用,并严格了送交资料的种类、方式和时间。史馆人员如果需要还可随时调阅各地各部门的有关资料。唐太宗专门令魏征对所修各史“总加撰定,多所损益,务存简正”。
——摘自张岂之《中国历史•隋唐辽宋金卷》
(1)据材料概括唐代所设史馆的主要特点。(6分)
(2)唐太宗专门令魏征对所修各史“多所损益”的主要意图是什么?据此,你如何评价其设置的史馆?(9分)
45、(15分)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】
材料

图13中左图是某地空投的情景,在近一年的时间里(1948~1949),美国及其盟友都在向该地运输给养物资;右图摄于1951年夏天,一个朝鲜姑娘背着她年幼的弟弟,他们身后是一辆美军坦克。
——摘自帕尔默《现代世界史》
(1)材料中两幅图片的拍摄者都是“西方人”,请提取它们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。(6分)
(2)这些历史现象对上述两个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?(9分)
46、(15分)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】
材料
刘鸿生(1888~1956),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肄业。清末为开平矿务局上海办事处买办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刘鸿生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,被称为“煤炭大王”。此后,刘鸿生又开始向火柴业进军。
当时,在中国的火柴市场上畅销的主要是瑞典的凤凰牌和日本的猴子牌,而国产火柴因容易自燃且有毒性,难以与其竞争。……及至鸿生火柴厂于1920年正式创立时,刘鸿生已成为精通安全火柴关键生产技术的专家。……1925年“五卅惨案”发生,引发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抵制日货浪潮,鸿生火柴厂的产品则更加畅销。当瑞典火柴公司收买日商火柴厂企图东山再起时,刘鸿生多方奔走说服中华、荧昌两个火柴厂与鸿生火柴厂合并,组成实力更加雄厚的大中华火柴公司。……至20世纪30年代,大中华火柴公司已拥有7个分厂,资本多达365万元,刘鸿生自然而然地又登上了“火柴大王”的宝座。
——摘自朱英《中国近代史十五讲》
(1)据材料和所学知识,概括刘鸿生登上“火柴大王”宝座的主要原因。(9分)
(2)据材料和所学知识,简要分析其主要影响。(6分)
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
答案 C B B A C D A C B D A D
二、非选择题:第40题25分,第41题12分,第44、45、46题任选一题15分,共52分。要求:分析材料,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;紧扣题意,条理清楚。
40、(25分)
【命题立意】本题以古今贯通方式考查西方“民主”的发展历程, 以主干知识和热点问题民主为考查范围,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,调动和运用知识,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、探讨问题的能力(涉及概括归纳、分析历史问题、论证等)。考查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此题特别要求学生完整阅读材料(通常的理解,民主是“多数人”的统治。按照此定义,迄今为止的西方出现过两种民主的形式,即:古典民主(古代希腊城邦的公民民主)和现代民主(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、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民主) )
(1)斯巴达为代表的以贵族为主的少数人的统治(给2分),雅典为代表的以公民为主的多数人的民主(给2分);如果学生答“斯巴达是精英政治”给1分,“雅典是民主政治”给1分;“总分不超过4分。
现代民主是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、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民主; (给2分);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典民主存在致命的弊端(给2分),或者答:雅典被斯巴达打败(给1分);而在欧洲的中世纪,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,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,影响后世深远的议会。 (这里学生任意答其中一个如“民族国家”就可以给2分,多答不重复给分)。三要点6分。
(2)是“少数人的统治”,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(给3分),光荣革命后逐渐产生的君主立宪制(给3分),如学生只是答出光荣革命后民主制度建立给1分。两个要点,总分不超过6分。
18世纪中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(一二次工业革命都可以)(给3分);1832年以后的议会改革(给3分) ;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(如自由主义思潮)(给3分) 。三个要点,总分不超过9分。
41、(12分)【评分细则及试题解析】
(1)评分建议:历史现象(3分)+阐述(8分)+逻辑结构(1分) 。
(2)答案示例:
历史现象:1860~1895年,汉口近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。(3分)
阐述:这一时期的汉口出现了职业作家、商品经纪人、买办、运输代理人、技工等新兴职业,它是 19世纪 60年代以来汉口的开埠通商、洋务运动的展开以及汉口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(4分)。而传统的农业人员比例的不断下降,表明当地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在逐渐瓦解,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(4分)。
总结:该历史现象是近代中国口岸经济的一个缩影,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,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。(1分)
阅卷说明:因为这一题首先要求学生 解读材料,围绕“社会变迁”提取一个合理的历史现象,因此学生必须写出一个历史现象,无历史现象的一律零分;历史现象表述应该为“社会变迁” (或者是变化);第二,在阐述部分,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材料从至少两个方面阐述,学生表述方式应遵循“史实……和结论……”,即史论结合,论从史出。阐述最少两个角度,总分不超过8分。第三,在最后部分应该有一个总结提升,总结提升应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,可以从政治、经济、思想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总结,且整体论述逻辑清晰。总分不超过1分。
44.、(15分)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】
【命题立意】本题以唐朝史馆的创设为考查范围,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解读材料、获取和解读信息、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,对于概括、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要求较高。考查落脚点传统文化
【评分细则及试题解析】
阅卷说明:(1)学生照抄材料原文(唐太宗贞观三年,始设史馆;重视的首先是当朝史的修撰;定期把本地本部门的有关资料送交史馆存用)最多给4分。是国家常设的一种专门编修史书的政府机构(给2分);首重当朝史尤其是皇帝事迹的修撰(给2分) ;资料征集制度具体而完备(给2分) 。(一点2分,三点6分) 。
(2)意图:统一思想和撰史标准。(总分3分,只答其中一个如统一思想给2分)
评价: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(给2分) ;便利了史料的收集与整理,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(任意一个给2分) ;限制了史学的发展,使史学进一步成为政治的附庸(任意一个给2分) 。(一点2分,三点6分)
45、(15分)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】
【命题立意】本题以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为考查范围,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解读材料、获取和解读信息、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,对于分析历史问题的要求较高。此题有史料实证的意思。考查落脚点是二战后的国际关系。
【评分细则及试题解析】
阅卷说明:(1)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力图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;大国间的暴力冲突影响当地民众生活。(一点3分, 两点6分)
(2)左图:德国分裂;欧洲的政治边界逐渐被分成两半(或加剧美苏冷战)。(4分)
右图:朝鲜分裂;中国与苏联的联系日益密切;美国与日本和解,日本逐渐成为美国在亚洲对抗的共产主义的主要基地。(5分。任意两要点 4分,三要点 5分)
46、(15分)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】
【命题立意】本题以刘鸿生为考查范围,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解读材料、获取和解读信息、调动和运用知识、描述和阐释事物、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,对于概括、分析历史人物的要求较高。考查落脚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。
【评分细则及试题解析】
阅卷说明:(1)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;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;刘鸿生自身的努力,如经济实力、技术创新、制度创新等。(一点3分, 三点9分)
(2)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;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。(一点3分, 两点6分)